富锦市:多维度发力,为企业发展破局赋能
一、案例背景
富锦市耕食利农业产品加工企业是一家主营玉米、大豆深加工的中小型企业。成立三年间,虽凭借产品质量在本地积累了一定客户,但近半年来发展遭遇外部销路难以打开、合同纠纷隐患频现、设备更新与原料采购受限、关键岗位空缺影响产能等多重瓶颈。在一次“政策进企业”活动中,企业负责人了解到富锦市企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增值服务,遂尝试提交了综合诉求,在平台增值服务支持下,企业在2个月内实现多维突破,月外部销售额增30万元,利润率提升8%;法律风险有效规避;融资到位助推产能提升30%;岗位补缺使月产量增25%;年报顺利完成信用无忧,企业负责人赞誉平台服务为“及时雨”。
二、主要做法
一是搭建数字桥梁,精准拓展市场。企业服务中心接诉后,迅速启动“供需对接”服务。工作人员深入企业,精准梳理产品规格、产能及质量标准,协助制作专业化展示页面与推广文案,并于企业服务中心专区精准推送。此举创新性地将静态信息发布转变为动态、精准的产销匹配,有效连接了区域内外需求。

二是专业资源嵌入,前置化风险防控。针对合同风险,企业服务中心立即联动合作律所,开启“法律服务绿色通道”。律师团队不仅审查历史合同、修补关键漏洞,还定制标准化合同模板,并提供“一对一”在线实时审核服务。这种将专业法律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嵌入企业服务链条的做法,实现了风险防控从被动补救到主动保障的转变。
三是数据赋能匹配,高效破解融资难。面对融资需求,企业服务平台“金融服务”基于企业画像(经营状况、信用、需求),智能筛选并精准匹配三家合作银行的适配信贷产品。工作人员全程协助备料、协调沟通,将贷款审批周期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7天,50万元资金迅速到位,体现了平台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的效率优势。

四是多方靶向联动,破解人才困局。针对招工难题,企业服务中心“招工服务”双线并举,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市场、乡镇服务站广泛发布信息;另一方面,创新性地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,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,实现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。最终成功匹配12名员工,保障了生产线满负荷运转。
五是专业指导代办,优化服务环境。为解决年报申报痛点,企业服务中心提供“一对一”帮办服务。帮办人员不仅讲解政策、协助整理数据,更在关键环节进行在线指导与复核,将传统的企业自主申报优化为“指导+代办”的保障性服务,确保了申报零差错,维护了企业信用。

三、经验启示
一是服务集成化创新是关键。企业服务中心将分散的政务、商务、法务等服务功能高度集成,实现“一端口受理、多维度响应”,打破了传统服务条块分割的壁垒,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与体验。
二是服务精准化创新是核心。企业服务中心通过深入调研企业需求,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资源智能匹配(如精准信贷、定向推送),实现了从“政府端菜”到“企业点菜”、再到“智能配菜”的转变,确保服务精准触达痛点。
三是政企协同机制创新是保障。企业服务中心成功构建了“政府搭台、多方参与”的生态系统,有效联动银行、律所、院校、人力资源机构等社会专业力量,形成了支撑企业发展的协同合力,展现了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新形态。
监审:于萏蕖
审核:王刚
编辑:刘庚小川